Page 141 - 唯識藏_35
P. 141

習氣就是煩惱的氣分,此外好像沒有什麼習氣。習氣的有無,是佛與二乘斷障的差別  惱氣分的習氣,但它繼承經部的思想,已把熏習應用到一切法上。從釋尊本教上看,  那不相應行的一分,與纏不同。它多少調和了隨眠的諍論。  欲貪纏,一切皆是欲貪隨眠;有欲貪隨眠,非欲貪纏,謂不相應欲貪隨眠。」  評了。《順正理論》(卷四五)說:  論者,它也建立了「得」,不知怎樣解釋不相應行隨眠的作用。這難怪要受眾賢的批  同。不過,這要在過未無體的思想下,才會感到隨眠潛在的需要。犢子系是三世實有  延尼子派以外,像譬喻經部師大德法救(見《婆沙》卷五一),也都主張纏和隨眠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習氣、熏習、習地(即住地),在大乘教學上廣泛的應用著。瑜伽派雖還保存煩  經部非相應非不相應的隨眠說,留到下面去再談。  依犢子系的見解,隨眠是一切煩惱的總名,其中心相應的一分,又叫做纏。還有  「然犢子部信有去來,執有隨眠非相應法,如是所執,極為無用。如彼論言:諸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項習氣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136   137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   1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