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3 - 唯識藏_35
P. 143

無知,使它與習氣有同樣的意義。在《大毗婆沙論》卷十六所說的習氣,卷九所說的  新天地,都在羅漢不斷餘習的光明下發現。  解放出來。羅漢的無知未斷,還有它要做的事,才回小向大。大乘不共境、行、果的  成惡魔。大天的呼聲,震醒了全體佛教界,獲得了新的認識,從狹隘的羅漢中心論裡  前,簡直等於誣辱,這才引起了嚴重的糾紛,促成部派的分裂,大天也被反對者描寫  諍論。  位的大天,也不致那樣荒唐。事實上,這是不染無知、處非處疑,阿羅漢有沒有斷的  聖者證果而沒有自覺與證信,在後代佛教思想上,沒有這種痕跡。居於大眾系領導地  羅漢,這也不致引起教理上的糾紛。《婆沙》說他毀謗羅漢沒有自證智,還有疑惑。  以是假的。他們對初事的見解是同的,後二事就有很大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天的不淨漏失、不染無知、處非處疑,本來都是習氣,但有部特別擴大了不染  羅漢有無知,有疑惑,這是指出了羅漢功德上的缺點。在以羅漢為究竟的上座面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38   139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   146   147   1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