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6 - 唯識藏_35
P. 146
得檢討的。 這般異說呢,還是論師的假敘呢,這都沒什麼重要,阿賴耶究竟是什麼意義,倒是值 見及塵」四說;《成唯識論》又加上「五欲」、「轉識等」、「色身」。究竟有部有 迦耶見」三說;梁譯的世親《釋論》卷二又提出了「壽命」、「道」、「六塵」、「 解脫的癥結所在。阿賴耶是什麼?《攝論》提出了「五取蘊」、「貪俱樂受」、「薩 初不想說法,原因就是眾生樂阿賴耶等;銅鍱部經律作三阿賴耶,阿賴耶為眾生不易 沒有這《如來出現四德經》,這也可見印度小乘經典彼此的不同了。在律部中,佛起 由此異門密意,已顯阿賴耶。」 愛阿賴耶,樂阿賴耶,欣阿賴耶,喜阿賴耶。……於聲聞乘《如來出現四德經》中, 地方,我們需要虛心的去認識它。無著論師在《攝大乘論》(卷上)說:
這裡說的《增壹阿含》,無性說它是一切有部的。現存的漢譯《增壹阿含》,並 「聲聞乘中,亦以異門密意,已說阿賴耶識。如彼《增一阿笈摩》說,世間眾生
唯識學探源
1
3
3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