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1 - 唯識藏_35
P. 151

色中,亦有無作。無色中,云何當有色耶?」  香、味、觸五法,非罪福性故。……又或但從意生無作。是無作,云何名色性?有無  曰:已知有無作法非心,今為是色,是不相應行?答曰:是行陰所攝。……色、聲、  何?若人在不善無記心,若無心,亦名持戒,故知爾時有無作。不善律儀亦如是。問  作?答曰:因心生罪福,睡眠悶等,是時常生,是名無作。……意無戒律儀。所以者  它的三業說,與經部沒多大出入,無表業卻有不同的見地。《成實論》(卷七)說:  對立起來,有部說是無表色,它卻說是種子思。  熏習,而微細相續漸漸轉變。簡單的說,無表業是微細潛在相續的思種子。它與有部  具。這還在三業方面說,談到無表業,譬喻論者只說成就,後代經部說是因思心所的  的「作事思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從重業所集,名無作(無表),常相續生,故知意業亦有無作。……何法名無  三、《成實論》的無作業。從經部流出,而折衷大眾、分別說系的《成實論》,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146   147   148   149   150   151   152   153   154   155   1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