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7 - 唯識藏_35
P. 157

「不失」、「曾有」,這一切一切,都在說身語動作以外,引起業力的存在。這存在  斷,但三界繫,是確然明白,無可猶疑的。分別有四種,怕不是繫與不繫吧。  盾。《隨相論》也明白的說:「若無漏善不能得果,無有無失法與善俱生。」但思惟  不繫的,應該不單是思惟所斷,還有一分是不斷的。正量學者不致於有這樣粗淺的矛  性,也有共同的趨向。分別有四種,青目釋為三界繫及不繫。假使不失法是通於無漏  斷,以是不失法,諸業受果報。」  存在的符號。《中觀論》(卷三)曾敘述不失法而加以批評說:  是攝業果令不失,但它本身不是業,不是善惡,是心不相應行的無記法,它只是業力  出《中論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上面所說的總結起來看,「無表色」、「種子思」、「無作業」、「增長」、  依《明了論》的解說,這無記是自性無記。它不是善惡,與唯識學的種子是無記  「不失法如券,業如負財物,此性則無記,分別有四種。見諦所不斷,但思惟所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‧ 業品》。這點,與無表色、種子思都不相同。不失法雖與業俱生,並且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說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152   153   154   155   156   157   158   159   160   161   1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