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3 - 唯識藏_35
P. 163
卷二)說: 派的種子。古人對於窮生死蘊的見解,都是依《攝論》無性釋而加以推論。無性釋( 唯識思想史的發展上看,只能說這與後世一切種子的阿賴耶識有關,不能說就是瑜伽 的《攝大乘論》(卷上)說: 五蘊生起的所依。它的目的,還在解決這嚴重而迫切的問題。 說轉部建立一味常存的根本蘊,一方面是前後相續記憶過去的本體,一方面又是間斷 ,與犢子系的不可說我,究竟有什麼不同?或許是在三世實有與過未無體吧。總之, 在體用不離的渾然統一上建立的。這和犢子部有同樣的見解。說轉部的勝義補特伽羅 部那樣單建立在生滅作用的相續上。依《婆沙論》所說,它是總依根本與作用二蘊,
據《攝論》的解說,窮生死蘊就是阿賴耶識中的種子,只是名字不同罷了。但在 「化地部中,亦以異門密意,說此名窮生死蘊。」 化地部的窮生死蘊,向來就被唯識學者認為與本識所藏的種子有關。像無著論師
唯識學探源
第二項
化地部的窮生死蘊
1
5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