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7 - 唯識藏_35
P. 167

近唯識學的種子說。從攝識的「識」字去看,它比一分經部的種依六處說,還要接近  應行的能攝前前的變用,豈不等於隨逐心識的種子嗎?它比正量部的不失法,更要接  暫時潛在而不致立刻生起變化,在前後的演變中,還能攝取前前的變用。這識上不相  它並不就是識。三界一切都在變化,這必有變化的力用(種子)。這攝用,不但可以  含攝前念變用的變異之用。它是變異之用,是能含攝的,是識上的,所以叫攝識,但  都有這個見解。  現在,使現在的力用更為強有力的意義,這就是熏習說的一種。其實,二世無的學派  攝得前九遍的力用,這才能達到通利。這後後的含攝前前,就含有過去的力用轉化來  一遍,這一遍就跟著消失。誦第二遍時,它含攝著第一遍的力用,這樣到第十遍,就  哪一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攝識,是不相應行所攝的變異之用。它是識上的變異之用,還是後念的變用,能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162   163   164   165   166   167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