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8 - 唯識藏_35
P. 168

果,先種後有果,不斷亦不常。如是從初心,心法相續生,從是而有果,離心無相續  三)說:  說。種子說的成立,大概在《婆沙》與《中論》的著作之間。《中論  種子說。《婆沙》百年以後出世的龍樹菩薩,在《中觀論》裡,才開始敘到業種相續  也是從業力潛在的思想,慢慢的走上種子論。《婆沙論》中的譬喻師,還沒有明確的  行的隨眠、不失法、攝識、無作業,還有無表色,也都是向種子思想前進的。經部師  發,才建立起種子說。最引發種子思想的,要算潛在的煩惱與潛存的業力。心不相應  胚胎。譬喻尊者開始使它超出三世實有論,接受過未無體說,後來受著各派思想的激  部。經部從說一切有部流出,最初建立一味蘊作為生起五蘊的所依,可說是種子說的  唯識得多。

                 「如芽等相續,皆從種子生,從是而生果,離種無相續。從種有相續,從相續有  一、種子說的成立。各派都有種子思想,但特別發揮而貢獻更大的,自然要算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項經量部的種習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‧ 觀業品》(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163   164   165   166   167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   1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