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2 - 唯識藏_35
P. 172

生後果的因性叫做界。又像《順正理論》(卷七五)說:  類諸法種族,名十八界。此中種族,是生本義。」  做種族、種類。《俱舍論》(卷一)說:  《多界經》,十力中有種種界智力。界是什麼意義?《俱舍》、《順正理論》都解說  在佛經上有重要的地位,像十八界、六界,《雜阿含經》有〈界誦〉,《中阿含》有  惡法出現時,也有隨俱行的善根。「界」,才是正面說明這能生後果的功能性。界,  「隨」呢,它引經證說(見《順正理論》卷一八):  本有論者的本有。(《演祕》卷三說是「新舊師別,舊名隨界」,不免望文生義。)  ,表示這引生後果的功能性,不是生果時新起的。但這是說久久熏習展轉傳來,不像  等,擅立此名」(見《順正理論》卷一五),但它的含義比種子要豐富得多。「舊」

                 界是生本義,也就是因義,本是佛教界共有的解說。上座他們就把熏習所成,能  「如一山中有多銅、鐵、金、銀等族,說名多界。如是一身,或一相續,有十八  這正與隨眠的隨相同,都是潛在而隨逐的。善心現行時,可以有欲貪等的隨眠;  「如是補特伽羅,善法隱沒,惡法出現,有隨俱行善根未斷。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167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   173   174   175   176   1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