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3 - 唯識藏_35
P. 173

順正理論》(卷一八)說:  它的性質,只能從它的前因後果,與潛伏流行的所依中表顯出來。上座的解說,像《  界體不可說」(見《順正理論》卷一八)、「然其自體不可記別」(見論卷四五)。  類別共聚的意義。把它與「舊」、「隨」總合起來,確乎能表達種子說各方面的性質。  能生自果的,與礦「藏」有相同的意義。簡單說,界是種義,分析起來就有能生,與  的。依唯識學的見地來說,這舊隨界與「無始以來界」有關。界是各各類別的,又是  》主的目的,雖在說它的種種差別,但界有無始以來數習所成的意義,也是有部共許  ,名種種界智力。」

                    「即諸有情相續展轉能為因性。……而自相續展轉相仍猶為因性。」  隨界是從業煩惱熏習而來。但怎樣熏習,還欠缺明確的記述。《順正理論》又說:  「是種種法所熏成界以為其相。……但可說言是業煩惱所熏。」  三、種子的體相。種子是能生後果的功能,是微細難見的,所以上座說「此舊隨  這志性、隨眠、法性是界的異名,是一切眾生無始以來數習所成的。《順正理論  「若如實知諸有情類前際無始數習所成志性、隨眠,及諸法性種種差別無罣礙智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   173   174   175   176   177   1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