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0 - 唯識藏_35
P. 180
別故」,與從前業後心的體、類、因三種差別來攻訐,並沒有破它的俱時而有。這雖 論》卷五十一,經部師建立它的「且業為先,心後續起」。眾賢也用「以業與心有差 性的意見同樣看待,不知世親論師根本沒有這樣的見解。 受熏。……非識恆起,故無熏習,不同無性」,這是窺基的卓見。但他卻把世親、無 ,根等許別,行相亦異,又無同喻,非極成因」。所以他又提出「今釋但遮六識體非 相應的意義,因此也不成能熏、所熏了。窺基不滿意他的見解,所以有「第八、六識 定俱生;不俱生故,無定相應;無相應故,何有所熏、能熏之性?」(卷二) 等類別,易脫起故」,就是這個思想。但無性見了下文的前後相熏,望文生義的說: 不是一味的,彼此相乖,這怎能成為受熏者呢?《成唯識論》的「根、境、
假使參考有部對經部熏習說的批評,這三差別相違的本義更會明白些。《順正理 他從六識根、境、作意差別的理由,證明六識不一定俱有。既不定俱有,就沒有 「若六轉識定俱有者,不應所緣、所依、作意三種各別。以各別故,六種轉識不
唯識學探源
1
7
7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