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5 - 唯識藏_35
P. 185

都這樣說。在這個見解上,習氣與種子沒有多大分別,不過種子是說它的生果功能性  大眾、分別說系的細心說,就到了一類經量者的階段。  ,這是經部的毗曇化,從以經為量,走上法門分別的毗曇門。在這個基礎上,再接受  而有部化的。像《俱舍論》,大家都說它取經部義以補有部的不足,在另一觀點上看  識學,也是從這個思想體系下出來的。先軌範師的無色界無色,無心定無心,是經部  唱導細心相續,作為受熏及所依處。這一類經量,達到了大小的交界點。瑜伽派的唯  作種子的所依,不致於再有種子無依之感了。  。在平時,當然是六處受熏持種,在無色界與無心定,也不妨五色處與意處受熏,及  種子、諸色根種子、所餘色法種子。」  色根種子,及餘色法種子、一切心心所等種子。若隨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、新熏與本有。種子從何而來?經部的本義,是熏習而成的,上座與俱舍論主  世親論師在《成業論》裡,接受一類經為量者的見解,放棄了色心互持種子說,  《略纂》說這是「隨順理門經部師義」。它建立了一切種子隨逐色根及心的思想  「云何因緣?謂諸色根根依及識,此二略說能持一切諸法種子。隨逐色根,有諸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180   181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   188   189   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