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4 - 唯識藏_35
P. 184
心相續、色根相續。」 乎,他想出了色心互為種子說。像《俱舍論》(卷五)說: 能徹底。先軌範師更放棄了「無心定有心」的見解,那它的六處受熏是更難了。於是 思想,那無色界中的有情,一切種子只是隨逐意處。它的六處受熏及作所依說,並不 ,他比上座他們,離譬喻者的本義更遠了。上座好像已放棄譬喻者「無色界有色」的 有心的傳統思想,先軌範師已接受有部的「無色界無色,無心定無心」的見地。因之 也說「名色」或「根身及心」受熏。這六處受熏的思想,是後起的。上座還保持滅定 本義,當時還流行,所以眾賢總是把「色心」轉到「心心」上去。
敘述得更為詳細的,像《瑜伽師地論》(卷五一)說: 「有作是說:依附色根種子力故,後心還起,以能生心、心所種子依二相續,謂 《成業論》也說: 「故彼先代諸軌範師咸言:二法互為種子。二法者,謂心、有根身。」 上座主張「六處受熏」,上面已一再說過。《俱舍論》主繼承先軌範師的見解, 這把「色心」轉變為「心心」,決不是偶然的失誤。心心相續受熏,是譬喻者的
唯識學探源
1
7
7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