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3 - 唯識藏_35
P. 183
三五) 理論》卷五一) 明白的,像: 說「是業煩惱所熏六處」,但一轉也就轉到「如何可執言一心具有種種界熏習」。最 功能差別而起」,它立刻把種子從五蘊轉到心法上。它在批評上座的隨界時,上座明 蘊」,但又假作世親論師的口吻說「天愛!非汝解種子性,前心俱生思差別故,後心 諸行」,這都不是偏於心法的。但《順正理論》卷十二雖也在說「名色者何?謂即五 《俱舍論》(卷四)一再說「所依身」、「謂名與色」、「何名相續?謂因果性三世 中,凡是上座與世親論師的色心相續,在眾賢引述的時候,總是把它改為心心相續。 起罪福,……餘心、心數法相續生」。
「經主於此作如是言……思業為先,後後心生,說名相續。」(《順正理論》卷 「經主於此作如是言……業相續者,謂業為先,後後剎那心相續起。」(《順正 「謂業為先,後色心起,中無間斷,名為相續。」(《俱舍論》卷三 這個思想在《俱舍》、《順正理》時代,還在流行。在《俱舍》與《順正理論》
唯識學探源
1
7
7
3 ○
3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