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1 - 唯識藏_35
P. 181
,先解說「相同」的意義,是「此相與彼相同」,然後用「與彼後時相續六處性類各 界?」 後念六處受熏說,是: 而另成一派。我們看看《順正理論》對這個問題的討論。卷十八中,眾賢難破上座的 有前後,還是可以相熏。它以「類」說明前念熏後念的可能,並不是與前念熏後不同 ,在譬喻者的本意,只是一種解說。它以為前識後識同是識,惟其同是識類,所以雖 ,就沒有能熏、所熏的熏習義。不過,經部師是不承認被破的。類例餘成失的「類」 熏,就在所破之內。二念不俱有,才別破經部譬喻師。理由很簡單,前後不能同時有 是旁證,也可以知道不是難它的俱有相熏了。
它的「相同」,就是《攝論》的「類」,與「然同識類亦得相熏」。眾賢的批評 「豈不因果有相應義,與彼相同,令成緣故?」 這正是從它的前後不俱,難它不能受熏。上座的解說是: 「若此後時相續六處能感果者,與(前念)業、煩惱都不相應,如何熏彼可成隨 六識無相應,三差別相違,是總破六識不能受熏。不論哪一派,只要主張六識受
唯識學探源
1
7
7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