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7 - 唯識藏_35
P. 187
非善不善隨界為因可生無記,相續異故。」 問它: 的功能,既能引生自果,又能生無記,這都是因緣,也是異熟因果。眾賢曾這樣的詰 能呢?依經部師善惡業感異熟果的見解,主張善不善為因緣而生無記。這善不善所引 ,不善所引功能以為種子,從此無間,不善法得生。」 種子,由善惡熏習而來。像《順正理論》(卷一二)說: 子說,本出發於業力熏習說;處處說善不善性的熏發,引起後後的異熟果。這善惡的 能不使人驚嘆它的偉大了。 有到大有,漸漸的發展起來,在西元五、六世紀,幾乎成為大乘佛教的領導者,這不 是三世有與二世無的不同罷了。在此經部、有部融合的基礎上,接受大乘思想,從小
「若上座許唯自相續生起決定得為因緣,云何復許善不善法為因緣生無記異熟? 善不善種是由善不善所引起的,它能引生善不善果。無記種是否是無記所引的功 「此中意說:不善心中,由善所引功能以為種子,從此無間,善法得生;善心中 六、種子的起滅。起滅,不是說剎那生滅,是說功能的發生與消失。譬喻者的種
唯識學探源
1
7
7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