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9 - 唯識藏_35
P. 189
能說完全相同,這叫不一不異。像《順正理論》說: 即名纏故。」 所的作用,所以又不相應。俱舍論主的見解,多少不同些。 功能隨逐心、心所故。此相應性,亦不相應。」 順正理論》卷四五): 般都把它歸納在心不相應的行蘊裡。經部學者覺得不大妥當,於是乎,上座說(見《
《瑜伽論》卷五十二隨順經部的思想,說得更為明白: 「於後心中,前心差別所熏習氣,此不可說異於後心。」(卷一四) 「功能差別,與善不善心為有別體,為無別體?此無別體。」(卷一二) 這只是言語的變化,其實還是一個意思。種子與所依相續是沒有別體的,可也不 「然隨眠體非心相應,非心不相應,無別物故。煩惱睡位,說名隨眠,於覺位中 《俱舍論》(卷一九)說: 他說隨眠的自體,就是欲貪等,就是心、心所,所以是相應的,但並沒有心、心 「隨眠以何為體?若彼隨眠以彼為體,是隨彼法功能性故。或此通用四蘊為體,
唯識學探源
1
7
7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