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 - 唯識藏_35
P. 30
現在先把每支的定義,和前後相互的關係,作一簡單的說明。 已徹底的發揮了。其他的十支說、十二支說,只是進一步的去探索逐物流轉的理由。 生、老病死五支,說明逐物流轉與生死相續的連繫。這對於因集感苦的緣起觀,可說 五支(三支)說、十支(九支)說、十二支說三類,再去分別的觀察。 義的廣略,才能從比較的研究,見到思想的一貫。現在為解說上的便利,把它歸納作 於舍利弗之手呢。 ,又證了羅漢。這在經裡說得很明白,怎能影取論師的片文,假定緣起的十二支說出 畫蛇添足。至於舍利弗聽阿說示說因緣偈,當下證了初果,聽了佛和長爪梵志的說法 了。有人不了解這個意義,見到經中有九支、十支,便把它補足成十二支,不知這是
老病死憂悲苦惱,凡是眾生,誰也不能倖免。釋尊見到老、病、死苦,才警覺出 《雜阿含經》(卷一二 釋尊宣說緣起,既有詳略不同,那麼要解說緣起,當然要注意到支數的多少與含
唯識學探源
第二項五支說的解說
‧ 二八三、二八五、二八六經等),釋尊依愛、取、有、
2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