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唯識藏_35
P. 35
觀才有主觀。依經文看來,釋尊的本意是從探索認識活動的根源,觸發到生命相依相 一亦不立;展轉相依,而得豎立。識緣名色亦復如是,展轉相依,而得生長。」 經)曾用束蘆的比喻,說明它的相互依存性: ,所以又說名色緣識。識與名色,相依相緣而存在。《雜阿含經》(卷一二 觸境繫心的緣起觀,到此可以告一段落。 際上,外境並沒有繫縛內心的力量,完全是因內心的味著染愛,才自己鎖縛著自己。 勢,已像四河入海一樣,唯有一直向前奔放。不是大力龍王,有誰能使它反流呢?實 ,因內心苦樂的繫著,開始用它主動的姿態,對生命塵世而傾向戀慕。追逐外境的形 欣喜憂戚的情緒。到這裡,因味(受)著對象,被環境的束縛轉移,不得自在。愛呢 攝取名色的影像,生起主觀的感覺
識與名色的相互依存關係,不是站在認識論的立場,說明有主觀才有客觀,有客 「譬如三蘆立於空地,展轉相依,而得豎立。若去其一,二亦不立;若去其二, 進一步觀察,名色要從識而有,所以說識緣名色。但識也還要依託名色才能存在
唯識學探源
2
5 ‧ 二八八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