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 - 唯識藏_35
P. 31
,這應該怎樣去理解它)。這不必說業力是後起的,是說愛、取支不但指內心的煩惱 (取是愛的增長)是集諦,也沒有明白的別說業力(《雜阿含經》是不大說到業力的 波提是取,取所繫著的所依名色自體,正與有的意義相合。再像佛陀初轉法輪,說愛 經裡,還可以得到證據。 了成熟階段),就必然有生老病死演變的苦痛。這樣,有不必把它只看成業因。這在 無色有(三有),是能引發三有果報自體的存在。因三界趣生自體的存在(如種子到 有此生生命的產生。但依經文看來,還有更主要的解說。經上說,有是欲有、色有、 怕,卻都以為生是可喜,豈不近視到極點嗎? 、天等種種眾生中生。既受了生,那就必然要老死。可是世間眾生,雖見到老死的可 知苦痛的來源,這就要追尋老死的原
《雜阿含》(二九一經)敘述了愛、億波提,眾生所有種種眾苦的次第三支。億 生,也有它的原因,就是有。有,一般都解釋做業,就是因前生所造的業,才會
唯識學探源
2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