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 - 唯識藏_35
P. 33

。理由是:一、《長阿含》第十卷的《大緣方便經》,也是佛為阿難說的,只要彼此  雖趙宋施護異譯的《大生義經》具足十支,但從各方面考察,九支是本經原始的真相  中阿含》第二十四卷的《大因經》。經中把六入支含攝在觸支裡,名義上只有九支。  程。這又可以分為兩類:一、依胎生學為前提;二、依認識論為前提。第一類,像《  說,說明緣起。十支說的要義,是在逐物流轉的基礎上,進一步的說明觸境繫心的過  病死憂悲苦惱,這逐物流轉的緣起觀,敢說已經說明了苦、集二諦的主要意義。  本,為一切惡行的動力,是非常親切明顯。這樣,愛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  ,因嫉有守,因守有護。由有護故,有刀杖、諍訟,作無數惡。」  對二支有詳細的說明,它說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依胎生學為基礎的觸境繫心觀。有時,釋尊依識緣名色乃至生緣老死的十支  經文的描寫雖有點過於瑣碎,但委曲說明依愛取而起惡心,為貪、瞋、慳吝的根  「阿難!當知因愛有求,因求有利,因利有用,因用有欲,因欲有著,因著有嫉
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項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支說的解說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