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 - 唯識藏_35
P. 38

倘能從多方面去解釋它,這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四支的意義也就顯而易見了。  識,三和合觸,是佛教的常談,用它來配合緣起支的次第,形式上總難免有些參差。  的聯合才能生觸,觸是認識作用的開始,識是有認識作用的心識當體。總之,二和生  因緣生觸,此六觸入所觸」看來,識與名色是主觀、客觀的對立,經過感覺機關六入  支,不外乎敘述構成認識的條件。又依《雜阿含經》「內有此識身,外有名色,此二  是境,六入支是根,因這三者的和合便能生觸。在觸支以前,建立識、名色、六入三  大明顯。假使能從佛教認識論的見解,作較自由的觀察,那可以說識支是識,名色支  ,客觀的存在是無意義的。因此,名色要依識為緣。  。我們所認識的一切,沒有不經過認識而能知它的形相。簡單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依認識論的見地,說明識、名色、六入、觸的次第,受了形式上的拘束,意義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第四項十二支說的解說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