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 - 唯識藏_35
P. 37
要依感覺機構的活動,所以觸是以六入為緣的。雖然六入的存在,並不因認識的生起 為入胎識是不通於六識的,說六識一定是指認識六塵境界的了別識。 說,像《雜阿含經》(卷一二 緣起觀。 作用,要有現實生命靈活的存在作根據,所以在觸境繫心以後,更說明了生命依持的 ,執持根身,六識所依的本識,就根據這個思想,也就是這緣起支的具體說明。認識 識支,這二識同時,似乎不是六識論者所能圓滿解說的。後來大乘唯識學的結生相續 無也。』『阿難!我以此緣,知識由名色,緣名色有識。我所說者,義在於此。』」 、憂、悲、苦惱不?』答曰:『無也。』『阿難!若無名色,寧有識不?』答曰:『 名色有識,此為何義?若識不住名色,則識無住處;若無住處,寧有生、老、病、死
受緣愛、觸緣受,與上面所說相同。觸是認識的開始,就是感覺。感覺的發生, 二、依認識論為基礎的觸境繫心觀。純粹從認識論的見地,說明觸境繫心的十支 識與名色是同時相依而共存的,經文說得非常明白。名色支中有識蘊,同時又有
唯識學探源 ‧ 二九四經)。凡是說識支是六識的,也可以參考。因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