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 - 唯識藏_35
P. 40

樣的見解。  美,而詳細的不但完備,而且還能夠包含簡略。只要比較對照一下,就很容易生起這  命依持以上,更說明了生死本源的緣起觀。  生死的根本,那決不是釋尊所許可的。嗏啼比丘受佛的呵斥,也就在此。所以,在生  到識支,可說已經圓滿,經裡也曾說「齊識而還,不復能過」。但是,假使把識看成  好像蒸汽能轉動機輪,而它之所以有這推動的力量,還依賴著煤炭的蒸發。  ,不應說它單是生存的意志。愛、取固然是流轉的主因,但生死的根本卻在無明,這  智慧。解脫的方法既然是這樣,那繫縛生死的根本(無明),自然也就在真慧的對方  大小學派,都承認解脫生死不單是厭離生存就可以達到目的,必須獲得息除妄執的真  。釋尊勘破生命的大謎,無明滅而生起了慧明,才能離欲解脫,成為一切智

                     從上面看來,五支、十支、十二支,是由簡略而到詳細。好像簡略的沒有說得完  從生命相互依存的見解去考察,發見了識和名色是展轉相互為緣而存在的。觀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項諸說的融貫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