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 - 唯識藏_35
P. 41
支中的觸支裡。 係,至於三世、二世倒並不重要。雖然說生死的根源在無明,其實無明早就含攝在十 兩重因果,與二世一重因果的差別。緣起觀的目的,在說明前生和後生因果相續的關 樣看來,五支與十支豈不是同其內容而沒有什麼增減嗎?十支與十二支,也不過三世 九 味著,顧念心縛,則愛生;愛緣取……。」 欠缺,但體察它的意義,還是具足十支的。如《雜阿含》(卷一二
在五支以前,說到結所繫法,這結所繫法就是內六入與外六入(見《雜阿含》卷 「若於結所繫法(二八五、二八六經作「於所取法」,都是指十二處說的)隨生 其實不然。詳細的並沒有增加,簡略的也並無欠缺。像五支,在形式上好像有些 死生本源識行無明 生命依持名色識 觸境繫心愛受觸六入名色 逐物流轉老病死生有取愛
‧ 二七九經);又說到隨生味著,這味著就是受;說到顧念心縛,這心就是識。這
唯識學探源
‧ 二八三經)說:
十二支說 十支說 五支說
3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