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3 - 唯識藏_35
P. 63
,五蘊統一論是平等門,心識統一論是殊勝門。 來不斷的心法上建立業果的中樞,如不超出他應有的範圍,也自有它的卓見。可以說 些吧。但心識在繫縛、解脫中,佔有主動領導的地位,也是不可否認的。那麼,在從 中,建立前後的移轉。依原始佛教「名色縛、名色解」的見地,五蘊統一論者要適當 成為非常的困難。前後不斷的演變,怎樣能成立連繫?佛教的思想就在這裡分化了。 存不變的東西,可以說是作者、受者。這剎那生滅的無常論,在業果緣起的建立上, 色或五蘊或六界的和合。在三世輪迴中,名色等都是不息的生滅演變,並沒有一個恆 它個全面的敘述。從代表原始佛教的《阿含經》考察起來,眾生的生命現象,只是名 建立,它就是生命的本質。部派佛教關於生命本質的探發,並不
大眾與分別說系,在心識的統一中,說一切有與犢子系,在五蘊和合的補特伽羅 細心,是受生命終者,根身的執持者,縛解的連繫者。它為了業果緣起的要求而
唯識學探源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