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6 - 唯識藏_35
P. 86

們所持的理由有兩點:一、《大乘成業論》的異譯《業成就論》說:  法明了。  師」的話。他所說的細心,依《成業論》說,已有不同的見解,所以世友的本意也無  名世友者非一,非是婆沙會中世友。」《成唯識論述記》(卷四)也有「此即經部異  身』。」  細心,故無此失。如契經言『處滅定者,身行皆滅』,廣說乃至『根無變壞,識不離  還沒有考慮到這些。  不完備的文獻,對它的本意如何,是無法確實理解的。或者,譬喻論師初期的學說,  ,總不該說沒有受異熟果的受吧。假使有受,那又怎麼說滅受想呢?根據現存片段而  ,究竟是怎樣的心呢?有心所?還是沒有?他說離受無異熟果,無想滅定既然是有情

                 但另有一分學者,認為造《問論》的世友並不是經部異師,正是有部的世友。他  玄奘門下,說這位世友尊者是經部異師。像《俱舍光記》(卷五)說:「印度國  「如尊者世友所造《問論》中言:若執滅定全無有心,可有此過。我說滅定猶有  三、世友的細心說。主張滅定有細心的,還有尊者世友,像《大乘成業論》說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   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