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7 - 唯識藏_35
P. 87
是意識,還是六識以外的細心?也還不能判明。參考其他論典關於有心無所的記載, 生故,彼許滅定中有心現行故。」 承譬喻者的宗義,說滅盡定有細意識,像《順正理論》(卷一五)說: 賢同時,曾造《經部毗婆沙》,是有名的經部大師。大德邏摩,是他的弟子。上座繼 達磨大論師世友完全不同。譬喻師為說一切有部的一系,所以也被稱為尊者。 婆須密所集論》的作者,世友屬大德法救的後學,比妙音早一些。他的思想,與阿毗 誰是正確的,很難加以判斷。然據我最近的研究,這確為初期的譬喻大師,就是《尊 《順正理論》等使用的習慣,除有部系以外,是不輕易授人的。這二個不同的見解, 這不但世友、妙音都是婆沙評家之一,就是「尊者」兩字,依《婆沙》、《俱舍》、
這裡,雖指出了滅盡定沒有受、想等心所,卻有心識現行,但這無心所的細識, 「然上座言思等心所,於滅定中不得生者,由與受、想生因同故,非由展轉為因 四、上座師資的細心說。《順正理論》所抨擊的上座,名室利邏多,和世親、眾 二、《俱舍論》卷五敘了尊者世友《問論》的意見後,緊接著妙音尊者的批評。 「若毗婆沙五百羅漢和合眾中,婆修蜜多(即世友的梵音)大德說言。」
唯識學探源
7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