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2 - 唯識藏_35
P. 92
然經說心為種子者,起染淨法,勢用強故。」(見《成唯識論》卷三)它根本不承認 學者的創見,有它思想上的淵源與教證的。集起或採集是什麼意義?有部的意見:「 引《成唯識論》卷三): 的差別。這心的集起義,也是各種意義中的一種,佛在《阿含經》裡,曾這樣說(轉 卷十一、《顯宗論》卷六,都說心、意、識三者的體性是同一的,不過意義上有種種 也有種種的意義。所以像《大毗婆沙論》卷七十二、《俱舍論》卷四、《順正理論》 經上對心、意、識三者名詞的使用,有時是共通的,有時是差別的,就是一個名詞, 依前行業說名為意」;見經上說「心遠獨行」,就說「依遠行業說名為心」。這樣, 後代的佛弟子,從釋尊的教法裡去尋求三者的意義,見經上說「意為先導」,就說「 ,已到含苞
《婆沙論》等,都說到集起(或作採集)義為心,心有集起的作用,並不是經量 「雜染、清淨諸法種子之所集起,故名為心。」 《阿含經》時常說到此心、此意、此識,但三者的區別並沒有給以明確的界說。
唯識學探源
8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