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4 - 唯識藏_37
P. 214

和合所生識;二、不能作名言;三、無迷亂;四、耽著為體性。  亂,耽著為體,是為現量。」此即敘計。謂正理派計現量,有數種差別︰一、是根境  ,名為色等,非以自性相安立名言,故說五識境不能安立名言也。  故此境之名言,當以共相宣說。不能以自相立名言,故五識境即以彼共性相安立名言  其由義相遠離者  即所緣性,以勝義有故。若不爾者,則現非有之第二月等,亦應成為現青等識之因。  聚相故。若指實體者,實體勝義,心不現彼相,不能說是彼現量名言也。又所緣等應  》說從彼義生識為現量。)  「若非從現相,五緣集聚故。從何為勝義,彼不作名言」。總觀此頌義,是指《論軌  ,五緣集聚故,不作彼名言。  彼等各各雖是集聚之因,然不許集聚有實體故。以是故說︰如所現非有,故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破正理派所說現量。諸正理派者說︰「根義和合所生識,非作名言,無為迷  試問︰彼義為說如心所現耶?為如其實體耶?若如所現者,所現相非實有,是集
              彼亦不應理,從根所生覺,非有名言等。應不緣有間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量論略解卷第一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即無義相者)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其第三句,釋中譯為「心所緣五種」。信慧譯此頌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亦非所詮,以一切識若離義相,亦不能作名言也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209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   213   214   215   216   217   218   2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