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8 - 唯識藏_37
P. 228

︰非念未受故。無間隔之意,不應是能取根轉之念,以先未領受故  識是於外義之現量。此與根轉是無間隔,故是憶念。  入餘量之中。  於正領受根轉之意根,由無因等,不說為能量,故成失壞。其正領受根轉者,不應攝  量」,一切所量則非是境,故遣其能量  端嚴,非三自性唯從一生也  從一種類差別之自性為因而生果,較古數論見實為殊勝。如是若說不生異類果,則為  ,彼即根義。唯彼是根境。彼復唯是一種,觸等亦相同。是故非理。  自性。何以故?於多義自性,根境有差別。謂於聲等義之多種自性中,覺於何自性轉  性,果唯得一性。若謂耳聞聲等覺,不待樂等,有別於餘而於此轉者,則彼唯應成一

                     若謂無彼過失,彼轉之領受是憶念,猶如欲等,如云念是現量轉之差別,是故根  若計唯取現在聲而根轉,是為現量。如是,則境非一。「於非一境轉,不說為能  「故捨數論宗,各各性為勝」  若謂隨說三種自性之聲,及說樂等,其欲知自性,即成根境者,破曰︰若不許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量論略解卷第一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似是說非從三自性而生一果)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釋中作「故於各各事,校數論為勝」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應無緣一切境之能量)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(此說領受根轉者是念。)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非說彼轉為能量。
              (必先領受而後方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謂計唯
                 破曰
   223   224   225   226   227   228   229   230   231   232   2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