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8 - 唯識藏_37
P. 248
了解;其差別,則非因之所解。次頌說︰因所繫屬義,即因之總法,非能了解有因, 別法,有錯亂故。第二頌義亦相同,有重複之過。信慧釋初頌說︰有因之總,是因所 所了解,即所比知法,其有因之差別,如火之熱等,則非此因之所了解。煙因於彼差 宗,犯不定過。) ,有錯亂故。 色性 「而了達有因」,「不成於有因」不好解。) 本為「所一總依,即取一切」) 相同也。
(有因即宗,彼之繫屬,即彼之總法,如實等,轉宗猶寬。如是有因,是此中之 (即煙色) 如此少分理,不成於有因,彼法雖眾多,餘者是能得。
有因隨繫義,所解非彼別,於彼了解者,了解錯亂故。 諸有因繫屬,有因是所解,差別非所解,於彼錯亂故, 攝頌。 集量論略解卷第二
(未取別法所依,則必不取能依之總。)
(實性等寬,不能為因,證明有火。)(狹因能成寬宗,寬因不能成狹
等,是能得彼火者。
,彼如所依亦應成多。此復所比量者,唯由少分了達。
(即唯煙及煙的別法等,能證有火。)
謂煙唯少分,是從火不錯亂。煙性及灰
若謂取一所依,亦即取一切者
(第二句按注釋義,應為
2
3
3
4
4
非實性等
(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