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4 - 唯識藏_37
P. 264
應成此之能顯,故餘能比之因皆無意義。如前已說。亦不說是因與有因之事。何以故 七種。若唯彼一種是能顯,則諸餘者應皆非能顯。以與因、有因異故,餘繫屬可得者 由一切體性而能取有因也。如是且說最勝與隨行等,非是因與有因之能生、所生事也。 ,了解有因者,則捨由繫屬門緣取,而由餘因,非能詮說財義。否則極超出者,亦應 故由餘繫而說其義。 因,非由財與有財等。以一切種應成為能取、所取,故財等任由何分皆不見為能顯, 了達最勝有性等之因,非能生、所生事也。如最勝有性等,與隨行等,隨順成立。 異之隨行體量等,能了知最勝與士夫 諸異之隨行等而攝持了知,故非以此能生、所生之繫屬而為顯了。) ,應普得能生、所生也。)
能顯所顯事,是一則非七。若是能顯、所顯事者,則從財、有財等異,不應分為 復次,唯財有財等,能取有因者,除繫餘亦知,應一切能取。若由財分能顯有財 如是財有財,亦皆非能顯,餘繫表彼故,正說為無繫。由餘繫屬一分成為因與有 最勝等一等,諸異隨行等,由何而攝持?故此非能顯。
集量論略解卷第二
(神我)
。由彼即成立頂髻者之十義,故彼即能
(最勝等之一性等,是由
何以故?以由諸 2
5
5
0
0